首页 文章

资治通鉴三家分晋

时间: 2024-04-18 20:01:47

(部分内容来自网络,其真实性存疑,为了避免对您造成误导,请谨慎甄别。)


《资治通鉴》中的“三家分晋”事件,是指中国春秋末年,晋国被韩、赵、魏三家列卿瓜分的历史事件。这一事件被视为春秋之终、战国之始的分水岭,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司马光在编撰《资治通鉴》时,将其列为开篇之作,以这一事件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。

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,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。到晋平公时,韩、赵、魏、智、范、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。后来赵把范、中行氏灭掉,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、魏灭掉了智氏,晋国公室名存实亡。公元前403年(周威烈王二十三年),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,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。《资治通鉴》中明确记载:“周威烈王二十三年,初命晋大夫魏斯、赵籍、韩虔为诸侯”。这一事件标志着韩、赵、魏三家正式成为独立的政权,晋国名存实亡。

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,韩、赵、魏三家通过联合与斗争,逐渐削弱了其他卿族的势力,最终瓜分了晋国的领土。公元前376年,韩、赵、魏三家废晋静公,迁于端氏(今晋城市沁水县),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。因此,韩、赵、魏三国又被合称为“三晋”。

《资治通鉴》对三家分晋的记述,不仅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深刻背景,也展示了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斗争。通过这一事件,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进和发展。同时,《资治通鉴》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,其记述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


上一个 资治通鉴文学常识 文章列表 下一个 资治通鉴启示录

最新

工具

© 2022-现在 tooldog.cn

沪ICP备17002269号